诗词散文
您当前所在位置是:首页 >> 职工文苑
榆通公司:擎起生生不息的火种
作者:任杰        发布时间:2023-11-22        点击率:362        分享到:
语音播放:

微信图片_20231122192737.png

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源泉。当我们谈及四大文明古国时,我们往往自豪的说:我们中国是唯一一个在人类历史中完整的传承下来的古国,肥沃的新月地没能留住古巴比伦的消逝,宏伟的金字塔也锁不住古埃及的分崩离析,灿烂的印度河也挡不住雅利安人的入侵。唯有我们中国,在历史的潮流中兼容并蓄,海纳百川,以坚韧的屹立和不屈的风骨生生不息、代代相传。

我们作为后来人,可以说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,世界加速发展的当下,要想在纷繁复杂的数字化进程中坚守本心,我们更需要不忘来路。当老子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时,我们只能从《道德经》数千字的描述中追忆他的风骨;自孔子七十三岁患病而卒后,我们仅能从《论语》的只言片语体味他的精神;从屈原心灰意冷纵身投江的那一刻起,我们只剩下《离骚》的香草美人彰显他的高洁。如果我们坐在装满古代文献的书屋里,或许依旧会感慨文化的厚重与浩渺:我们还有一部部诸如《三国志》《资治通鉴》的浩浩史书,一册册记载着悲欢离合的锦绣诗集,一本本收录了古代农桑天文地理的详细文稿,可是如果我们将这些汗牛充栋的书册分给五千年的时间维度,我们就会发现,能穿越兵燹水火、度过重重浩劫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化不足万一。

在金庸的故事中,那一个个侠肝义胆的英雄豪杰也没能守住震古烁今的绝世秘籍,可在历史的长河中,却又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呵护着脆弱的书籍卷册,让今天的我们得以看到星辰变换、沧海桑田、勒石燕然、苍生鬼神、蜀汉风骨、朝辞白帝、一春梦雨、林花春红、漫卷诗书。杜牧在《阿房宫赋》中说,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,如果我们不去传承,那我们的后人终有一天会失去传统文化的火种。

历史和文化不仅关乎过去,更关乎现在和未来,无论是历史文物,还是非遗传承,无论是泛黄的书简还是不灭的精神,都是我们连接历史和未来的火种,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、沉寂在小乡村的非遗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和隐藏在人心中的精神,焕发全新的、更磅礴的生命力,是我们当好传统文化火炬手的必由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