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散文
您当前所在位置是:首页 >> 职工文苑
爸爸去哪了
作者:乔小轩        发布时间:2017-10-17        点击率:731        分享到:
语音播放:


    前两天看了一个报道,一个年轻的母亲在家里死去了三天后才被邻居发现,旁边坐着她三岁的女儿,她说 “妈妈睡着了”。我们不禁想问:孩子的爸爸去了哪里,孩子的爸爸三天内没有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吗?工作忙?有应酬?如果没有及时被邻居发现,孩子也会饿死。

    这种丧偶式婚姻,单亲式教育,保姆式妻子在中国并不少见。传统的婚姻观认为男人是在外面挣钱的,女人理所当然呆在家里承担所有的家务、管理孩子、照看老人,应付一个家庭的里里外外。

    这种为家庭牺牲的奉献精神一直为人称道,中国式的贤妻良母几千年来就这样默默无闻的生活着,没有自己的兴趣、理想、社交圈和创造自己理想生活的机会。要是像《我的前半生》一样半路杀出个程咬金,生活未必能如电视剧一般出现戏剧性的转变。

    中国的孩子也在这种牺牲自我、无私奉献、无微不至的母爱之下成长。孩子的童年家有多大世界就多大,家庭的氛围,父母的世界观铸成了孩子最初的世界观。妈妈的陪伴成长,让妈妈的价值观直接导入孩子的思想中。全职妈妈生活范围狭窄,容易目光短浅,孩子也随之受到影响。就算现代女性是事业家庭两不误,见识过世面,一个人的思想是有局限性,两个人共同的影响不但让孩子的世界扩大了范围,更增加了孩子明辨是非,在不同观念之间做出决策的能力,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思考,而不是一味地听妈妈的话。

    如果爸爸忙于工作忙长期缺席孩子的成长,就算她是一个无微不至的好母亲,这个孩子就一定会快乐吗?过度投身家庭容易让母亲丧失自己的兴趣,没有社交圈,很容易变得心情压抑,把所有关注和希望赌在孩子身上。而母亲的心情和性格容易影响孩子的心情,一个压抑和烦躁的母亲是培养不出一个快乐的孩子的。如果孩子体谅妈妈,这种牺牲至亲换来的关怀和爱,是孩子能承受之轻吗?相比蜡烛式无微不至的温暖,燃烧了自己也煎熬了孩的心,孩子更需要的是一个快乐的生活环境,一对快乐的父母。
《爸爸去哪了》节目里陈小春父子有一段对话,儿子用英语和爸爸讲了一段话,大概意思是,“爸爸,我爱你,我希望以后出去游玩是爸爸妈妈一起陪我去,爸爸,我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。”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责编:宁戈